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別讓孩子們的寒假只剩“刷手機”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2-08

信息來源:人民日報

  時值寒假,暫別緊張的學習節(jié)奏,不少孩子一頭“扎進”電子屏幕:或是在游戲中對戰(zhàn),或是沉迷于短視頻,手不釋“機”。“一給手機就笑,拿走手機就跳”“埋頭刷手機,問話愛搭不理”“因為手機爭奪戰(zhàn),親子關系鬧僵了”……凡此種種,令家長煩心、憂心。
  00后、10后是互聯網的“原住民”,讓他們完全生活在沒有手機的“真空環(huán)境”中,并不現實。但若被屏幕“綁架”,危害不容小覷。首先是視力問題。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公布的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50%以上,其中“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長”是重要影響因素。面對觸網低齡化、近視低齡化,如何防止“小眼鏡”增多,是全社會的共同關切。
  長時間看屏幕、玩手機游戲等,還容易讓孩子的大腦始終處于亢奮狀態(tài),難以集中注意力,導致生物鐘紊亂、學習效率下降、社交興趣不高等問題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青少年處在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,如果任由網絡上的有害信息無過濾地呈現在他們眼前,將不利于其人生的長遠發(fā)展。
  這背后,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狀況同樣值得審視。倘若家長們都是“低頭族”,走到哪兒刷到哪兒,這樣的“言傳身教”,如何要求孩子對手機“免疫”?家長是孩子的榜樣,是其建立行為習慣、情感能力的范本。讓孩子們健康使用電子產品,首先需要家長以身作則、做好示范。就此而言,不妨從幫助孩子過一個有意思、有意義的寒假開始。
  其實,相較于簡單粗暴地將手機奪走,引導孩子們主動把手機放下更為關鍵。這就需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同努力,進行柔性引導。比如,與孩子商定合理的用屏時間,獎懲分明,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;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控力、判斷力,讓他們學會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;引導孩子同朋友和家人建立更多聯系,以現實世界的“強連接”代替虛擬世界的情感寄托。尤其是對部分農村留守兒童來說,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陪伴,他們更容易把手機當成“玩伴”。想方設法給留守兒童更多關愛、陪伴和引導,才能讓他們避免沉溺于電子產品。
 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,每個時代或許都有讓家長感到頭疼的現實問題。從臺球廳、游戲廳,到電視、電腦,再到移動互聯時代的各類電子終端……新鮮事物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,也可能帶來新技能、新行業(yè)、新風口。觸屏用網,隔絕不可能,沉迷不可取。堅持適度原則,促進虛擬與現實良性互動,才能讓孩子們更健康地成長。
編輯:時金
?
友情鏈接